蘋果今年的第二場秋季發布會,在AirPods 3、新配色HomePod mini,以及新Apple Music這些“前菜”之后,真正的主角—— 14 英寸和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登場。
新款MacBook Pro采用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,把 M1 的性能拉到“猛獸”級別,少了 Touch Bar,各項接口與 MagSafe 電源接口的回歸,看起來蘋果終于把 MacBook Pro 拉回生產力的正軌。
只不過,剛送走 Touch Bar,就來了劉海屏,這也是這款電腦備受爭議的一點。DoNews 也拿到了新款 MacBook Pro,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,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帶劉海的 MacBook Pro 用起來香不香。
外觀:迎來“退步”,接口回歸
雖然大部分設計與前代產品差不多,但新款 MacBook Pro 在外觀上還是有不少改變的,比如功能鍵區域采用全尺寸按鍵、電源鍵的 Touch ID 上設計了一個便于手指定位的圓環。底部可以看到壓扁的防滑墊,還有“MacBook Pro”字樣。
蘋果在宣傳文案上也花了點心思,盡管很多年前的 MacBook 就已經提供了功能鍵,但只要給足了定語,它就可以成為“前所未有第一次”,誰讓這按鍵是全尺寸的呢?至于 Touch Bar,蘋果當然不會拿它與功能鍵做比較,畢竟擁有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仍然在售中。
除了這些變化,新款 MacBook Pro 帶來更窄的邊框,以至于整個屏幕頂部邊框也直接采用圓角設計,macOS Monterey 也配合這一點,將頂部邊緣位置的按鍵改為圓角。原本在屏幕下方的“MacBook Pro”標志也消失了。
新款 MacBook Pro 的 XDR 顯示屏,采用 miniLED 面板,顯示效果十分出色。在亮度上可以甩開舊款幾十條街,尤其是在播放 HDR 視頻時,這種感受更加明顯,高刷新率可以在翻閱網頁時也能感受到明顯的不同。
相比這些變化,圓角的邊框、頂部的劉海應該是這塊屏幕更直觀的變化。為了保留位于頂部的攝像頭,蘋果終于將 iPhone 上的劉海帶到 Mac 上。
和 iPhone X 一樣,蘋果狡猾地在宣傳配圖上刻意使用了深色壁紙,同時將運行 app 的畫面切換成深色模式,似乎是為了讓這個劉??雌饋聿荒敲赐回?。不過事實上,這個劉海已經突兀到會讓人以為屏幕是不是壞了。
盡管如此,你最終還是會被新的芯片、多種接口、120Hz 屏幕與沒有 Touch Bar 這些優點吸引,而這個劉海也不知道會在幾次迭代后才能消失,你能做的,只有與面對其他蘋果初次嘗試的設計時一樣——習慣了就好了。
除了用戶需要適應,開發者更需要額外的適配工作,就像當初的 Touch Bar 一樣。蘋果在官方文檔中介紹稱,開發者可以將頂部的菜單設定為黑色,以抵消劉海的突兀感,如果選單中的項目過多,可以將這些項目避開劉海的位置,以免被遮擋。
的確可以這么做,但視覺效果上,劉海的左右可以布滿選項,但它本身所在的范圍內什么也沒有顯示,劉海的位置看起來依然像屏幕壞了一塊,這恐怕是無解的了。
除此之外,以我的個人習慣,買來新電腦之后,除了開機激活,第一件事就是把攝像頭“封印”起來,如果是為了更窄的上邊框,就算取消 MacBook 攝像頭我都沒意見。
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,新款 MacBook Pro 也將頂蓋與底部金屬面板的弧度取消,改為平面直角,摸起來更加平坦一些。厚度上,同樣尺寸級別的情況下,新款比舊款略厚一些,這一點也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不同。
不過在手感上,可能是由于新款“有棱有角”的設計,兩側出風口的部分相比舊款會有些割手。
除了本體,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,140W 的電源適配器的形狀變成長方形,線纜一端為 USB-C,另一端是 MagSafe,新的 MagSafe 接口吸力很大,拔下來還需要多費點力氣,插頭尺寸不大,而且薄薄的,拔線的時候也會本能地拽線。線纜整體為尼龍材質,更加柔軟,應該也更耐用一些吧。
說到充電,新款 MacBook Pro 和以往的產品一樣,如果不使用三項延長線,而是直接使用適配器上的兩項插頭的話,會有漏電現象,有時候不小心碰到還挺疼的。這個問題應該也算是“祖傳”的毛病了,在官網買一條三項延長線,或者小心一點就能解決。
M1 Pro:比M1強,但實力仍有保留
除了上面這些看得見的變化,新款 MacBook Pro 最吸引人的地方當然還有內在的升級。M1 的表現我們之前已經見識到,M1 Pro 與 M1 Max 可以被視為 M1 的升級版本,手上這臺 MacBook Pro 并非頂配版,而是搭載 M1 Pro 與 16G 運行內存的版本。
盡管不是最高規格的硬件配置,但使用體驗相比 Intel 已經有顯著提升。按照設備的初上市價格來劃分,同樣價位的 Intel MacBook Pro 產品,運行《Cities:Skylines》會感到明顯卡頓,風扇聲音也很明顯,但這些在新的 MacBook Pro 上完全不存在。
蘋果這次將 Mac 產品轉移到 M1 芯片的動作,不免讓人想起曾經 Mac 由 PowerPC 轉移到 X86 平臺。當時蘋果已經使用 PowerPC 十多年,但這款由 IBM 打造的處理器已經完全無法與 Intel 的產品競爭,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上,它很快,但發熱、耗電問題也很嚴重。
Windows PC 已經使用很長時間的 X86 處理器可以幫助 Mac 增強自身的競爭力,但轉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除了操作系統,應用程序也需要重新編寫。
相比 1994 年蘋果從摩托羅拉 68000 向 PowerPC 的轉移,這次的轉移是一次規模浩大的工程,當然也伴隨著風險,不過好消息是,開發者與用戶的體驗并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。甚至有觀點認為,蘋果擁抱 Intel 的舉動吸引更多開發者愿意為它開發軟件,才令 Mac 得以復興。盡管在銷量上,Mac 仍不及 PC。
15 年后,蘋果宣布放棄Intel,將 Mac 轉移到自家研發的 M1 處理器??梢钥闯鲩_發者對 M1 的積極性并不低,這只兼顧高性能與低功耗的怪獸,是否有機會進一步提振 Mac 的銷量表現呢?甚至能否在銷量表現上扳回一局?很值得期待。
macOS Monterey與屏幕:系統小幅度升級,祖傳劉海登場
不論性能表現如何,Mac 只是裝載 macOS 的盒子。盡管在不更換壁紙的情況下,macOS Monterey 乍看與 Big Sur 幾乎一摸一樣,但還是有很多細微的變化,其中劉海帶來的影響最大。
這個劉海并沒有為 Mac 帶來人臉識別能力,只是攝像頭升級到 1080P,其余則是光線感應器、LED 燈這些常規硬件。不過在系統上,蘋果也針對它進行了一些調整,比如光標移動到劉海是可以直接“藏”在下面的,但如果按住觸控板,光標則會在劉海的另一側閃現。
如果你不喜歡看到這個劉海,現在也有第三方開發者推出小工具,比如這個名為“TopNotch”的應用可以為你把劉?!安亍逼饋?。
如果狀態欄排列的圖標過多,另一款第三方應用 Barteder 也能幫你“另起一行”。
默認狀態下,應用窗口全屏時,菜單欄會隱藏,頂部看起來就像變成一條黑色邊框,如果你不喜歡這樣,或者希望能隨時看到菜單欄的選項,可以在“系統偏好設置”-“程序塢與菜單欄”底部取消勾選“自動在全屏幕中隱藏和顯示菜單欄”。
除了如何處理劉海的問題,蘋果在新的系統中,默認將屏幕右下方的“觸發角”設定為新建快速備忘錄,也可以在“系統偏好設置”-“調度中心”-“觸發角”的選項中手動調整,直接按 fn + Q 也能調出快速備忘錄。
我們的觀點:終于回歸了生產力
作為 MacBook Pro 的迭代產品,M1 Pro、M1 Max 在性能上帶來的提升,已經遠超以往的處理器,你甚至只需要選擇 M1 Pro 就能感受到比較明顯的不同。顯示效果更好的顯示器、更豐富的接口類型、全尺寸功能鍵取代了 Touch Bar,這些都讓這臺筆記本電腦坐穩了“Pro”的寶座。
唯一不足的地方,也是目前爭議最多的地方——劉海,也許有人會喜歡它,但不得不說,這個劉海不但沒有帶來和 iPhone 一樣的人臉識別功能,還影響了整體的外觀。作為一臺生產力工具,是否為“全面屏”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,為了實現更窄的邊框,在屏幕頂部正中央摳出一塊缺口,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了。